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案例展示一

2025年黄山市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优秀成果展示

作者:小编 时间:2025-09-18 13:01:39 点击:

  

2025年黄山市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优秀成果展示

  经自愿申报、区县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黄山市市场监管局从推荐的54个案例中综合遴选出《太平猴魁:标准化生产与区块链溯源双驱动的区域公共品牌升级路径》等27个案例为2025年黄山市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优秀成果。近日,黄山市市场监管局公开发布了2025年黄山市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优秀成果名单,集中体现了我市各类组织在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培育优秀质量文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提升、增强消费信心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效,为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现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优秀成果案例简介进行展示:

  通过AI监测实现虫情精准预警,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及“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绿色防控。建立“茶机大院”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村企联建”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区块链实现质量可追溯。成立联合会制定《电商销售合规指南》,规范电商标识使用,推动抖音、天猫开设地理标志专区。引进头部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生物萃取,带动中小企业实现茶叶全季开发、全链增值,成为全国新中式茶饮核心原料基地。

  与合工大共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组织技术对接会等20场,每年安排300万元产业创新引导资金和20万元运行经费,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促成合作项目8个。首创政聘企用模式引进人才40人,参与研发项目142个。举办汽车产业整零对接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头部企业负责人等举办系列专题讲座,19家企业通过IATF 16949体系认证。成立乘用车制动系统黄山道路测试行业协会,昌辉电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项。昌辉成为全省最大汽车开关企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组建绿色种养加产业科技特派团,发挥资源整合型链主企业歙县新安江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和一批细分领域链主企业作用,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联合省农科院打造黄山贡菊GAP全产业链数字管理服务系统。依托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开展“大企帮小企”“巡回问诊”等质量帮扶,成立绿色食品产业链培训基地,指导开展HACCP等认证,绿色食品产业新制修订标准占全县总量的80%。现有特质农产品23个(全国区县第一)、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21家,形成以“茶菊果猪鱼”核心的绿色食品产业。

  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建立茶园绿色防控体系。推进8300亩绿色、有机茶园认证申报,培育茶园社会化服务组织7家。启动茶叶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链主企业与茶农签订承诺书3.4万份。研制祁门红茶初、精制一体化5G智能生产线入选“皖美首台套”,推广5S模式加强仓储管理。举办首届祁门红茶嘉年华暨“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和年份祁门红茶标准发布会,41家链上企业申报集体商标,统一标准确保种植、采摘、加工等全链条稳定,严控产品质量。26家茶企在第二届安徽斗茶会获奖。

  设立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委托中国机械总院编制产业规划,联合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等组建产业智库,与安徽工程大学共建黄山高端装备创新中心。聚焦产业共性需求,投资3.3亿元建设研发、中试、检测三个共享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成立工业母机质量强链培训基地,设立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帮助企业聘任质量技术副总,服务企业33家次。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实施质量攻关项目2个,解决堵点问题2个。成立产业协会统筹产业链协同创新、市场拓展,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黄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技术赋能”机制,整合质量基础设施,驱动太平猴魁区域公共品牌升级。通过联合链主企业、科研机构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并开发应用“太平猴魁地理标志保护茶产品认证系统”。机制护链、培育链主、一码溯源、品牌激励、服务集成;全链规范,筑牢品质根基;数智赋能,打造品牌认证;区块链溯源,构建信任链条;治理新范式,助力“双提升”;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链条可视、可控、可追溯。

  以“政府引导、国企牵头”“标准引领、科技支撑、品牌运营”等做法来传递质量信任。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新安江公司牵头成立歙采缤纷农文旅融合发展协会,县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新安江公司,围绕“歙采缤纷”搭建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链质量强链培训基地,发布“歙采缤纷”准入和退出、管理规范、信息溯源管理三个基础团体标准,以“一品一策”从源头管控供应商产品质量。优化要素保障,保障产业供应链的稳定与持续,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歙采缤纷”品牌。注重选品品控,针对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和标签标识问题,组织质量问诊。建立“歙采缤纷”标准化运行体系,常态化服务总结、定期监督检查运营流程管理,提升基地服务质量;发布“歙采缤纷”准入和管理规范、信息管理、“一品一策”三个基础标准和六个专项标准;打造“歙采缤纷”消费体验基地,“歙采缤纷”歙县数字乡村馆;数字赋能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农文旅融合,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

  “标准 技术 数据”三位一体模式是合一与相互支撑的,标准为技术应用划定边界,技术为数据采集提供工具,数据为标准优化提供依据。“标准为纲,技术为刃,数据为魂”龙头企业通过这一“铁三角” 模式打造的利剑,既能自身实现质量突破,更能通过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小农户,将高标准、高技术、大数据渗透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全链条质量的系统性提升,为区域公共品牌传递质量信任提振消费信心。“标准 技术 数据”三位一体实现了茶叶品质与安全性的提升,促进了产业标准化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推动链上企业建立质量五员(首席质量官、标准总监、质量安全总监、食品安全总监、知识产权专员)制度体系,制定各类标准13个,24家“五黑”经营主体获“三品一标”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个,推出皖质贷、五黑贷等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统一品牌的授权、管理、保护、品控、营销等工作机制,完善“黟品五黑”区域公用品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实现品牌体系良性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平台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品牌+美食+旅游+文化”的营销思路,开发 “寻味五黑” 主题旅游线路,举办“黟县五黑美食节”等活动,推动 “五黑”从农产品向文旅IP升级。

  “田园徽州”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坚持“质量+品牌”双轮驱动,统一品质把控、统一品牌运营,构建“商标护盾+标准引领”双保障机制,通过全品类商标注册和4项团体标准实施,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与质量标准双轮驱动;创新“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建立保底收购与利润分成机制,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首创“产业协会+信用评价”自律体系,通过行业公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推动质量承诺制度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现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多方共赢,引领黄山农业发展走精致路线、生态路线、品牌路线,形成质量品牌发展生态,以实际行动助力打造黄山新名片。

  首席质量官王中华基于西海饭店的“非遗活化 体验升级”战略,推动成立专门体验升级工作小组,通过会议、培训和交流座谈等形式,向全员传达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员工为班底建立体验升级团队,运用“121质量改进模式”,成功将非遗变脸、鱼灯舞、“新安剪影”等代表性非遗活化。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实现增速19.61%,品牌实现从地方到全国现象级“破圈”传播,荣登携程等五大平台各类好评榜单,网评均分提升至4.90。

  首席质量官沈萍通过推行三级(员工、商场、公司)“三信”(质量、物价、计量信得过)检查全力保障商品质量,优化“三重”(投诉处理、先行赔付、15天无理由退货)售后保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健全“三位一体”(质量、内控、标准化)模式全程把控管理质量,不断提升企业诚信度、美誉度、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和擦亮百大“金色名片”,入选全国“诚信兴商”典型案例(安徽省近三年来唯一上榜企业),2024年销售21982万元、上交税收1129万元。

  三、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克:药食同源提取物全产业链质量提升体系建设与实践

  首席质量官陈克主导在公司内部推动植物原料“追到田间地头”的计划,用“基地溯源四步法”(查环境、核农事、验残留、建互信)破解种植散乱之困,以“纯水物理提取加工工艺”取代化学溶剂萃取之险,靠“检测能力”终结经验判断之弊,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实现“源头可控化、工艺洁净化、质控数据化“的质量升级。公司实现植物原料到货合格率由原来的89%提升到96%、 客户投诉率降低至5ppm,2025年前6月产值、营收、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8.18%、43.85%和89.86%。

  首席质量官刘衡立足质量管理本质,以“管理+技术”双轮驱动为核心,融合全面质量管理、ISO体系、5S及精益生产等先进理念;通过“制度+文化”双向渗透,以刚性奖惩与柔性理念培育结合,让质量意识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践行,形成独特质量生态;借力外部合作方攻关关键核心工艺,实现管理规范与技术突破的协同。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客户投诉量下降80%,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100%。

  五、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詹娇静:首席质量官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首席质量官詹娇静组织总结企业四十余年的质量管理经验,基于现有的IATF16949质量管理等体系,推动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融合外部先进绩效管理方法,分解年度公司KPI,实施月度绩效管理;组织综合应用五大工具和8D、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规范质量管理流程,开展每日质量快反会议、每月质量数据分析会和例会、每季度质量例会,以及年度管评会议等质量会议,定期进行质量数据分析以实现持续改进,减少经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六、安徽正杰科技有限公司孙光映:基于标准样品研制应用技术的超纯结晶型β-羟烷基酰胺固化剂研发案例

  首席质量官孙光映组织研制了β-羟烷基酰胺固化剂标准样品,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对标准样品进行定值;以自制标准样品为指导,开发标准化检测方法,并依据标准检测方法对自身年产3000吨β-羟烷基酰胺固化剂生产线进行质量改造;通过应用于HAA的竞品分析中,建立其固化条件下耐黄变性能与纯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竞品分析结果,优化开发了ZJ-552G、ZJ-552C两种产品,并构建一条价值1.2亿元的年产8000吨羟烷基酰胺固化剂生产线,取得了较好的产业化效果。

  一、黄山西海饭店有限责任公司:推行“121 质量改进模式”打造“温馨西海一台好戏”

  西海饭店依托黄山风景区资源优势,坚持走精品路线质量改进模式”创新实施打造“温馨西海一台好戏”质量提升工程。为此成立了专门的“121 质量改进模式”推行小组,由饭店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即:全面质量管理作为“121 质量改进模式”的一个核心原理,围绕着满足和超越宾客期望展开;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并行的“2”个方法;持续改进非遗表演质量的“1”个 PDCA 循环:基于“温馨西海一台好戏”的目标,在非遗表演项目的策划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P),在计划制定完成后,饭店开始全面执行(D),为了评估非遗文化体验是否达到标准以及效果如何,采取多种检查方式(C)。根据检查结果,对非遗表演项目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改进(A)。

  二、农夫山泉(安徽黄山)饮用水有限公司:推行基于“天然、健康、安全”的“三保三防”质量管理模式

  从源头、生产、流通三个关键环节构建质量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三重保障;聚焦水源、原料、供应链和标准,实施源头保障:以黄山生产基地装备和体系为重点,确保制造过程中的品质管理,通过三体系认证,同时创新性地实施了“主过程负责人制”的特色管理体系,实施生产保障:以通路品控和消费者服务为品控核心,实施流通保障;围绕“工厂品质管理—集团业务监督—集团质量审计”实施三级品质防线;“选择天然,守护天然”,“设计健康,传递健康”,“确保安全,巩固安全”,践行“天然、健康、安全”三大核心理念;采用主数据管理(MDM)系统统一基础数据,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并依托各分子系统确保各环节质量,实现了全面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

  黄山毛峰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使得生产流程更加透明和可控;采用条形码识别装置、X光机异物检测仪、数字化在线打码检测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MES系统对生产过程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分析,确保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通过ERP系统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与上下游资源的有效集成。智能设备应用率达到90%,生产过程一次检验合格率大于98%,生产效率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25%,材料利用率提高10%,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到96%,经营利润有较大增长。

  四、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歙县供电公司深渡中心供电所:基于精益现场管控的质量管理新实践——质量管理实践 扮靓徽州百里画廊

  深渡中心供电所的质量管理提升之路,是以GB/T20590-2013为根本遵循,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灵魂,以精益管理工具为利器的系统工程。以《企业现场管理准则》筑基,对照标准进行现状扫描,确立“打造行业标杆现场、提供卓越供电服务、塑造文化融合典范”的总体目标;6S管理塑现场,精益工具融合应用,看板管理促透明,标准化作业保质量,PDCA循环促改善;实施人员赋能与文化交融,倡导“徽匠精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追求卓越,以绿色运维、无痕服务,打造“生态友好型”现场;环境显徽韵,服务蕴匠心,构建“文化赋能型”服务现场;数字化赋能、数据驱动决策、“内外兼修型”评价改进、“徽州茶话会”等形成“智慧精益型”运营模式。

  五、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以“标准 技术 数据”三位一体驱动祁门红茶产业全链全面升级的方法

  “标准 技术 数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的闭环:标准为技术应用划定边界,技术为数据采集提供工具,数据为标准优化提供依据。“标准为纲,技术为刃,数据为魂”,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这一“铁三角”模式打造的利剑,即以“祁门红茶集团为组织核心,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为重要端口,农户+企业为基础支撑,“标准 技术 数据”三方面审判反馈的组合模式”,联动提升祁门红茶产业链的质量,既能自身实现质量突破,更能通过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小农户,将高标准、高技术、大数据渗透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全链条质量的系统性提升。

  公司坚守“匠心打造卓越水上设施,赋能美好水上生活”的使命,矢志“成为全球水上设施行业的创新引领者”,践行“诚信为本、质量先行、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凭借在水上工业领域的深厚积淀,产品线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水上运动基地等场景,在竞争激烈的水上设施行业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单一的设备销售升级为“规划-设计-设备供应-安装-运营培训-维护”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歙砚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司深知自身肩负“传承千年歙砚技艺,弘扬徽州文化精髓”的使命,以“匠心传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凭借“诚信经营”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拓展业务领域,基于“文化自信”传播歙砚文化,借助文化引领加强内部管理,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歙砚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地,在传承传统歙砚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使歙砚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公司深耕电解电容器领域,传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三线精神”,依托军工技术积淀,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在产业变革中,始终以客户价值为基业长青的根基,确立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平台”为企业使命,创办国内首家承载着铝电解电容器行业发展记忆的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与多元展示手段,向员工、客户及社会各界讲述中国电解电容器行业发展史,既凝聚了员工向心力,又吸引了行业上下游客户,成为企业文化的鲜明名片。

  公司注重传承企业艰苦创业的历史经纬和优良传统,推崇“万古家风惟孝悌,百年事业在诗书”徽州传统文化和倡导“创业唯艰崇简朴,求知不易尚谦恭”现代理念在企业发展的精神共鸣,倡导“诚信兆未来,合作能共赢”的经营理念,践行“诚信,品臻,利他,守正,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公司深度融合黄山迎客松开放与坚韧的地域精神和文化,紧扣行业责任,确立以“连接万家灯火,赋能绿色未来”为使命,以“成为电缆行业绿色创新的璀璨标杆”为愿景,形成“以韧为基、以客为尊、以新为翼、以聚为力”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双循环”文化落地模型,为爱传递光明,将人文关怀融入工业制造,通过“韧-客-新-聚”四维渗透覆盖品质、服务、创新、团队,形成完整行为标尺,推动企业在产业浪潮中成就“长青基业”。

  公司以“中国味道、千年传承,全江腊味 让中国腊味香飘世界”为发展目标,以食品安全为己任,以质量管控体系为抓手,实施“上控源头、中控物流与渠道、下控终端”战略,坚守“凭良心做事 、用诚心待人、用爱心回馈社会、用匠心做好产品、用包容心宽恕自己、用感恩心对待一切、用利他心共创未来”的“七心”价值观,践行“让员工幸福、让客户满意、让同行尊敬、让社会认可”的“四让”使命,促进“因为全江,爱上腊味”愿景逐步实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